中国 AI 创新:Z.ai 模型在成本效率上超越 DeepSeek
目录
您可能想了解的
- Z.ai 的 GLM-4.5 模型与现有 AI 模型有何不同?
- 在中国发布开源 AI 模型有哪些影响?
主要主题
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演化,中国科技公司如 Z.ai 不仅跟上步伐,且超越了此前由行业领军者 DeepSeek 设置的标准。Z.ai(原名 Zhipu)新推出的 GLM-4.5 模型声称与其昂贵的前任 DeepSeek 相比,使用成本显著降低。
GLM-4.5 基于“代理型”AI,这是一种创新架构,使模型能够独立将任务分解为较小且易于管理的子任务,从而提高准确性和效率。这种方法标志着与传统 AI 模型逻辑的转变,为开发者提供了多功能平台。该模型是开源的,允许全球开发者免费下载和使用,这可能会加速中国及其他地区的 AI 发展和创新。
值得关注的是,GLM-4.5 仅为 DeepSeek 模型的一半大小,只使用八个定制的 Nvidia H20 芯片。这些芯片专门设计用于规避美国的出口管制,使美国技术能够在不违反任何法规的情况下为中国 AI 发展做出贡献。尽管美国最近放宽了出口限制,Z.ai 仍保持充足的计算资源,不过 GLM-4.5 的具体训练成本尚未披露。
该模型的运营成本低廉—输入标记百万次仅 11 美分,输出标记百万次则为 28 美分—此价格竞争力对抗 DeepSeek 的定价是一大突破。在竞争激烈的 AI 领域,特别是美国的 OpenAI 的进步设定了高要求的情况下,这种成本效益显得尤为重要。与 Z.ai 的成就齐头并进的还有其他中国公司,如阿里巴巴支持的 Moonshot 开发的 Kimi K2 和腾讯的 HunYanWorld-1.0 模型,均为中国 AI 技术的快速进步做出了贡献。
报道称,Z.ai 正在筹备在大中华地区首次公开募股,并获得了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等重量级投资者的丰厚资金支持。此外,开源 AI 模型的上升趋势,如在世界 AI 大会上展示的案例,强调了一种集体推动提高可访问性和创新性的努力,促进了中国内部充满活力的科技生态系统。
关键洞察表
方面 | 描述 |
---|---|
创新架构 | GLM-4.5 使用“代理型”AI,提高任务管理和准确性。 |
成本比较 | 模型比 DeepSeek 更便宜:每百万输入标记 11 美分 vs. 14,输出标记 28 美分 vs. $2.19。 |
开源 | GLM-4.5 是开源的,允许开发者免费获取。 |
后续...
展望未来,开源 AI 模型的整合可能重新定义全球范围内的技术赋权和获取。随着这些创新的扎根,国际社会也应保持警惕,这些发展对经济和地缘政治动态的影响需要加以关注。有必要继续探索高级机器学习技术和战略性计算创新,在各国间创造一个动态的对话,以确保在 AI 提升中的公平访问和合作。